红米 红米k90

当智能手机的竞争综合聚焦于影像、芯片和屏幕时,有壹个领域却陷入了长达数年的“静默期”——外放音质。在功能机时代,外放音质曾是山寨机的“核武器”。8 喇叭、25 喇叭的夸大设计层出不穷,目的是在喧闹的集市中脱颖而出——“谁的声音大,谁就是质量好”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,却折射出用户对外放功能的真正需求。
而智能机时代的音质觉醒,始于一场短暂的“复兴运动”:
2024 年 LG G7 第一次将手机内部结构作为谐振腔,打造出“Boombox”扬声器,音腔体积扩大 10 倍。
2024 年 小米 10S 继承小米 10 Pro 的对称式双扬设计,配备 0.7mm 超大振幅单元和哈曼卡顿调音,以 80 分成绩登顶 DxOMark 音频榜,被用户称为“迄今音质最好的小米手机”。
遗憾的是,随着手机内部空间被影像模组和电池挤压、TWS 蓝牙耳机的普及化,手机扬声器设计逐渐让步。2024-2024 年间,除了黑鲨、红魔等游戏手机仍在坚持堆料,主流旗舰几乎集体“静音”。
直到现在日,红米 K90 Pro Max 的公开,以 BOSE 联合调校的三扬声器体系和 2.1 声道重构,终于打破了这场持续近四年的沉寂。
何故三扬声器是“终极答案”?
在摄像头模组几乎占据机身 1/3 面积的今天,红米 K90 Pro Max 选择逆给而行,和 BOSE 合作重构声学架构。
和以往品牌联名仅参和调音不同,此次红米和 BOSE 的工程师直接介入芯片-解码-调音-播放全链路,甚至引入 BOSE 典范测试音源体系,提供的 “BOSE 典范” (低频饱满)和 “BOSE 均衡” (三频平滑)双玩法,兼顾了用户的日常娱乐和 Hi-Fi 需求。
在硬件配置上,K90 Pro Max 采用了上下对称双 1115F 超线性扬声器,对称放置延续小米 10S 的设计精髓,构成平衡声场,确保声音在垂直路线上的精准投射和空间还原。
和其他注重音频外放手机最大的不同,是在手机背面镜头 Deco 旁边,K90 Pro Max 塞下了一枚超规格 2024 双音圈扬声器。为了塞下它,K90 Pro Max 采用局部 SIP 封装和电池顶封弯折技术,将主板区域压缩 10.4%,为背部扬声器腾出空间。
同时,研发工程师利用手机的金属中框作为辅助谐振腔,并通过增加音圈提高振膜有效振动面积,让其响度提高 78 %,厚度反而减少 15 %,针对低频单独优化补足 60-200Hz 低频段,打造出了强劲的低音效果。
除此之外,K90 Pro Max 还优化了 2.1 声道的输出渲染,算法将音频分离为三条独立信号,分别输送至左、右、背部扬声器,实现手机史上第一次“立体声+独立低音通道”。
性能双芯:骁龙 8 至尊版 + AI 独显 D2
性能方面,红米 K90 Pro Max 搭载高通现在绝顶的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,采用台积电 3nm 制程,CPU 架构更新为第三代 Oryon,配备 2 颗 4.6GHz 超大核和 6 颗 3.6GHz 大核,L2 缓存高达 24MB。
相比上一代 CPU 性能提高 30%,AI 算力突破 100 TOPS,小米官方数据显示,在实验室中 K90 Pro Max 的安兔兔跑分突破 420 万,堪称安卓性能之王。
在大家的实际测试中,大家用安兔兔跑出了 405W 分的成绩,而 GeekBench 6 的 CPU 单核性能为 3621 分,多核性能为 11450 分,GPU 性能更是来到了 23752 分。
但这还不够。
为了实现更好的游戏性能,红米还为 K90 Pro Max 配备了一颗 12nm 制程的 AI 独显芯片 D2,创造性地加入硬件 AI 模块,支持 PC 级 AI 超分和动态插帧。
通过预训练 8K 游戏画面的超分模型,AI 独显芯片 D2 能在《原神》《星穹铁道》等七款主流游戏中实现细节增强和抗锯齿优化,让画面质量顶尖提高 18%,抖动和破损大幅减少。
换句话说,K90 Pro Max 不仅可以“跑得快”,还能做到“看得清”,真正实现了“高帧+超分”并发,带来无限接近原生高帧的游戏尝试。
如此强悍的性能必须要有更强的散热作为支撑,K90 Pro Max 搭载了红米史上绝顶的 3D 冰封循环冷泵,采用双阶凸台 + 双环路设计,其散热面积高达 6700mm²。通过优化内部毛细结构和相变循环流程,最大导热能力提高至 7W,配合 6W 高性能导热凝胶和超高导热石墨,整机散热能力对比上代提高 200%。
除了这些之后,K90 Pro Max 还在机身中分布了 14 颗 NTC 温度传感器,结合 AI 场景识别和分区调度,实现软硬一体的精准温控。即便在《星穹铁道》的虚构叙事副本、《吃鸡》决赛圈封烟等极端场景下,机身依旧冷静,帧率依然稳定。
配置、质感的全维度提高
小编认为是一个被时时刻刻拿在手中的产品,手机的屏幕是用户感知绝顶的元件其中一个。
K90 Pro Max 正面采用 6.9 英寸直屏,搭载了和小米 17 Pro Max 同款的「超级像素」技术,采用 RGB 全子像素独立排列,每个像素都具备完整的红、绿、蓝三色子像素,回绝“像素借用”,从而实现边缘无锯齿、无彩边、更锐利的显示效果。
配合优雅大 R 角和四曲包裹金属边框,让整机的握持感特别贴合掌心。
续航方面,K90 Pro Max 内置 7560mAh 小米金沙江电池,这也是小米有史以来容量最大的一块手机电池,它采用 16% 高含硅负极、4.53V 高压正极和能量槽 3.0 技术,从而实现了 881Wh/L 的超高能量密度。通过局部 SIP + Cpack 极点封装工艺,K90 Pro Max 的电池体积比上代缩小 10.4%,但电池容量却提高了 1560mAh。
充电方面,K90 Pro Max 支持 100W 有线快充、50W 无线快充和 22.5W 有线/无线反充,兼容 100W PPS 公有协议,即运用户选择市面上的第三方 PD3.0 PPS 充电头,也能触发高功率快充。在小米澎湃 P3 + 澎湃 G2 自研双芯的加持下,K90 Pro Max 最佳的实现了智能温控和支持旁路充电功能,即使长时刻边玩边充手机也不会发烫。
配置上的“堆料”并不是全部,K90 Pro Max 在设计上也毫不妥协。
手机背部的镜头部分采用航空级铝合金 Deco,背部提供玻纤黑、流金白和科技丹宁三种材质,其中丹宁材质具备更强抗污和耐磨性能,丝印 BOSE 标识,质感出众。
K90 Pro Max 整机还支持 IP68/69 防尘防水,配备 3D 超声波指纹、支持湿手触控 2.0、USB 3.2 Gen1 接口和 0815X 轴线性马达,细节配置上无一短板,真正的做到了综合对标 iPhone 的「六边形战士」。
小编归纳一下:一场迟到的听觉更新
虽然 TWS 耳机早已普及,但手机外放仍是私人场景下的刚需:无论是家庭观影、游戏直播还是会议免提……在这些场景中,耳机的隔离性和音箱的固定性均无法替代手机的便捷性。
从山寨机的“喇叭竞赛”到红米 K90 Pro Max 的三扬声器体系,手机外放的演进仿佛壹个轮回——但这次,它带着更成熟的技术和更明确的用户需求回归。
红米 K90 Pro Max 的意义不仅是“音质第一”,更是对智能手机功能同质化的打破。当行业沉迷于影像参数内卷时,它证明:仍有用户期待手机能提供“全感官尝试”,而听觉,不该成为被牺牲的一环。
